2024年5月28日至7月3日

我们特意不走高速,慢走风景路线,从乐山开了130公里到成都。Kin 现在找停车点的本事越来越厉害,这次在市郊一个新商业区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。抵达成都时正下著雨,我们就在车上享受了一个凉爽的晚上。

第二天天气又开始升温,我们暂时放下露营生活,住我们成都朋友王雨田推荐的酒店。酒店就在著名的金沙遗址附近,这个远古遗址是在2001年城市改建工程中意外发现的。




四川古代是巴、蜀两大国的发源地,地处四川盆地,资源丰富,文化兴盛,自古就有「天府之国」的美名。位于盆地西部的成都,如今是中国第四大城市,历史地位非常重要,拥有110间博物馆和无数寺庙。蜀锦更是名扬中外。不过,十三世纪末蒙古人多次入侵后,四川的政治与经济重心逐渐往南与东转移。

成都的魅力,不只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,还在于那种宽容悠闲的生活节奏。我很喜欢这里对传统文化的珍惜,也勇于拥抱新潮流。你可以花好多时间探索寺庙、博物馆与遗址(像是三星堆与金沙遗址)。我特别欣赏他们在地铁里播放介绍中国艺术和历史的影片,用英语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交流,展现了极大的国际视野。

有次我去办旅行证件时,意外发现当地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热情。我们在政府大楼附近的一个商场吃午餐,简直像走进了一个动漫世界!到处都是穿著华丽 cosplay 服饰的年轻人,整个商场都是卖相关产品的。

在成都办证的经验也让我印象深刻。我打电话去询问时,客服不只说明地址,还教我搭地铁几号线、在哪个出口下车。我们快中午到办公楼,领了表格,在旁边的照相馆拍完证件照,不到十分钟搞定。吃完午饭回来递交文件,半小时内手续便顺利完成,十天后就拿到新证件。说真的,这种效率,香港也未必做得到。


成都最让人放松的地方,应该是他们的茶文化吧。我们广东人喝茶要点心,云南人爱在茶馆泡普洱,但成都人几乎哪里都能泡茶——公园、寺庙门口、桥下、路边,只要想喝,随时来一杯。

配茶的食物也五花八门,从西瓜、花生到饺子、面条、甜品都有。最惊喜的是,价钱超亲民,一大杯茶加上一壶热水,不到30元人民币。这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方式,真让人羡慕。


我们很爱在成都骑单车,沿著河边、公园有许多舒适的单车道。我们最喜欢的一条路线是通往杜甫草堂的路,那里绿意盎然。另外大学区那一带也很好逛,老式灰砖教学楼与时尚的咖啡馆、餐厅和小店融合得很自然优雅。


成都还是国宝大熊猫的家乡,市区与周边有多个保护区与繁育基地。我们去了都江堰附近的熊猫谷,那里也是本地人夏天避暑的好去处。



成都最有名的就是麻辣火锅,红通通的汤底里什么香料都有——花椒、辣椒粉、丁香、八角、大蒜、黑豆蔻、小茴香、生姜等等。虽然我们的胃实在吃不消,不敢吃麻辣火锅,但在成都不愁吃。这里的餐厅选择既多又实惠,尤其工作日午餐套餐超划算。



多亏朋友王雨田的热情,我们才得以用不同角度体会成都。我们是在2019年刚开始中国之旅时认识她的,那时还没爆发疫情。Kin 一直有跟她保持联络,这次五年后终于再见面了。

王雨田大概是我见过最有活力的人了,她兴趣多得不得了。不是在健身房,就是在游泳,要不就在自己的菜地拔草浇水。有空还会骑摩托车去兜风,也是个热血登爬山好手。

有一天她约我们去郊外骑马,很多人去那边主要是聊天放松,但她可坐不住,还没轮到骑马,她就先去菜地拔草了。


她的骑马朋友英哥也是成都人,马术超强,还帮忙拍了很多帅气影片。他爱旅游,也是他推荐我们去都江堰的寺庙外喝茶,并跟我们分享了很多当地的文化与美食。


我们也透过王雨田认识了可爱的年轻朋友施施,跟他们一起去爬山。他们是爬山高手,动不动就是爬三千米以上的山。我们前一天就先开车到村子里住一晚,隔天轻松吃完早餐再等他们到。

我没跟著爬,因为实在不适应高原。就坐在车里欣赏雪山,几位好奇的村民过来聊天,还问我是不是来卖东西的,因为这里常有小货车来村里卖生活用品。其中一位村民还请我去他家喝茶!

结果不到下午三点,他们就下山回来了,原来是走到一半被一群牦牛「追」了,吓得他们赶紧回头。后来村民解释说,那些牦牛其实是想跟著人要盐吃啦!王被牦牛吓退之后,还不忘原地来回走几圈当运动,精力真是旺盛得不得了。

我们最后在成都待了一个月,除了因为真的喜欢这里,也是因为王介绍我去看了一位很厉害的医师王老师。我肩膀一直有问题,在香港做类似的治疗一次要1200港币,这里的价格只要十分之一!
王老师原本是学工程的,因为上大学时膝盖受伤,开始学各种疗法,像是针灸、正骨、颅底骨,最后自己也成了专业。他非常认真学习,经常进修,持续提升技术与经验。


时间过得飞快,我们和王雨田、还有新认识的朋友们度过了难忘的日子。她也提醒我们成都的夏天非常炎热,每年她都会去其他凉快的地方避暑。所以我们也在六月底离开了成都,往四川西北高原出发。
